高效液相色谱-荧光检测法测定海带及浒苔中
来源: 发布时间:2009-6-22高效液相色谱-荧光检测法测定海带及浒苔中
吲哚乙酸的含量
冷凯良1 王瑜1,2 王清印1* 孙伟红1 王志杰1 谭志军1 郭萌萌1. 邢丽红1 刘艳萍1,2
(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;2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)
吲哚乙酸(Indole-3-acetic acid)是一种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内源生长素,广泛分布于从藻类到被子植物的各类植物中,在植物的根、茎、叶、果实等各个器官中均有发现。吲哚乙酸作为一种重要的植物激素,是各类海藻肥产品的重要有效成分。目前,国内的海藻植物激素研究尚属于起步阶段,因此,完善海带中吲哚乙酸含量的测定方法,将为合理利用海带、浒苔资源,开发海带、浒苔海藻肥产品打下良好的基础。
1 材料与方法
1.1 试验材料
试验研究海带样本取自山东荣成寻山水产养殖场; 浒苔样本取自青岛市区沿海5处。
1.2 仪器和设备
Waters2695型高效液相色谱仪,2475型荧光检测器等。
1.3 试剂与溶液(略)
1.4 色谱条件
C18 Column色谱柱,
1.5 吲哚乙酸提取过程
准确称取
1.6 绘制标准曲线
将吲哚乙酸标准储备液配制成浓度为5、10、20、50、100 ng/ml的系列工作液。将绘制标准曲线用工作液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依次注入液相色谱仪,按其所得峰面积的平均值与对应的标准溶液浓度作标准曲线图,并计算回归方程及相关系数。
2 结果与讨论
2.1 标准曲线及回归方程
以待测物质量浓度为纵坐标,以时间为横坐标进行线性回归,绘制标准曲线,结果表明,吲哚乙酸的线性相关系数(R2)为0.999971。
2.2 回收率及灵敏度
向
2.3 检出限及定量限
向鲜海带中添加吲哚乙酸标准品(添加水平为4μg/kg·FW),测得信噪比大于3,表明检测限可以达到4μg/kg·FW;向鲜海带中添加吲哚乙酸标准品(添加水平为10μg/kg·FW),测得信噪比大于10,表明定量下限可以达到10μg/kg·FW。
2.4 色谱条件优化
对浓度为10μg /ml的吲哚乙酸标准品进行荧光全扫描,扫描波长为EX:200nm-500nm;EM:200nm-500nm。发现,激发波长(EX)223nm,发射波长(EM)340 nm时具有最大荧光吸收值。
选用乙腈、甲醇分别作为流动相进行比较(与0.8%乙酸的比例均为1:1,流速为1.0ml/min),发现乙腈做流动相保留时间较短,目标峰较宽,峰型较差。故选用甲醇做有机流动相。
由于吲哚乙酸分子带有羧基,所以流动相需要维持酸性环境以保证吲哚乙酸为分子状态。本试验比较了0.8%甲酸、0.02mol/L草酸、0.8%乙酸三种实验室常用酸性流动相的效果,发现无论是保留时间还是峰型,三种流动相的效果均相似,故选择常用且较廉价的乙酸作为流动相。
甲醇与0.8%乙酸比例为4:6时,目标峰峰型较好,与杂质峰分离,干扰较少。
2.5前处理过程优化
向海带浸提液中加入1.0μg /ml的吲哚乙酸标准溶液100μl,减压蒸发至水相,调pH至8,等体积石油醚提取粗提液(水相)中的脂溶性色素3次,吲哚乙酸保留在水相中,蒸干,定容,液相色谱分析;石油醚去除色素后,水相调pH至3,用等体积乙酸乙酯或者无水乙醚萃取3遍,使吲哚乙酸分配至有机相中,蒸干乙酸乙酯,定容,液相色谱分析。
由于海带中IAA的含量较少,初步去除色素后,杂质干扰仍然较多,故本实验选用了两种常用的固相萃取小柱:Cleanert ODS C18预处理小柱和Waters MAX固相萃取小柱进行净化。
2.6 吲哚乙酸检测结果(略)
3 结论
青岛沿海浒苔中吲哚乙酸的含量在4.08—5.82μg/Kg·FW之间,由于浒苔含水较多,所以相对来说,具有较高的吲哚乙酸水平。
浒苔经过不同的保存方式处理后,吲哚乙酸的含量均有所下降,其中阳光下晒干对于吲哚乙酸的破坏最严重,可能是晾晒过程中浒苔细胞内源性酶类释放,导致了吲哚乙酸的降解。淡水洗涤也会对吲哚乙酸的含量造成很大影响,由于淡水的渗透压低于浒苔细胞液,洗涤过程导致细胞破裂,细胞液流出,吲哚乙酸原本主要存在于植物的细胞液中,随着细胞液的流失,吲哚乙酸的含量也会大大的降低。因此,干净海水漂洗浒苔,低温(
(参考文献、图、表略)